出處: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:2016-02-27 11:02:16 您是第0位瀏覽者
2015年12月10日上午,公安部、交通運輸局聯合發布《關于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》, 提出適當小型汽車駕駛人自學直考,并實行計時培訓、計時收費,先培訓后付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。
原本傳統的千億駕考市場,一下子因為“新駕改”炸開了鍋。
駕考行業會洗牌,但駕校不會消失。駕考市場還是那個駕考市場,互聯網的介入只是改變了學員、駕校、教練之間的連接方式和連接效率。創業,很大程度上是考驗創始人對市場的判斷。
滴滴模式的成功,鼓勵了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想利用滴滴模式來顛覆其目標行業。“滴滴駕校”的模式,似乎很有道理,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駕校跟出租車公司有著相當的相似性。跟出租車公司一樣,以前的駕校都需要準入資質的。去年駕校由前置審批變成了后置審批之后,今年的駕校數量增加了很大一部分,有的地方增加了一倍。
但這個模式邏輯上走不通:
一方面,跟打車不同,學車是個極低頻的應用;互聯網公司高額補貼來獲取用戶的意義不大;
另一方面,駕校作為專業培訓機構這個事實不大可能被顛覆,原因很簡單:中國城市的人口數量和道路的緊張狀況不允許大家隨便上路去學車,(中國人均占有道路面積比 38.72 平方米 / 人;美國人均占有道路面積比 496 平方米 / 人)。而駕校作為專業的駕培機構,有規范的訓練道路、齊全的設施。放著現成的駕校資源不去利用顯然不是明智之舉。
再者,不像出租車市場會被專車、順風車擠壓,駕培市場還是專業的機構/人員的市場。自學直考極可能是叫好不叫座。
同時,現在很多駕校有著(甚至依賴)掛靠教練。有一些 App 也是針對這部分掛靠教練,想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來整合這些教練。學車幫幫創始人認為,這里面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駕校老板不愿意或者不會管理。這樣的駕校終將變身為互聯網駕校的訓練場地。某種意義上,是屬于被顛覆的。
并且有一些互聯網學車的創業公司,自己招聘教練、租賃駕校的場地進行駕考培訓——這代表著一類極重的模式。雖然互聯網在招生、服務監督上有一些優勢,但是其本質跟傳統的實體駕校引入互聯網的手段是一樣的。當實體駕校開始注重服務的時候,他們的優勢將蕩然無存。
畢竟,駕校就是專業干駕培的,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。就好比現在的出租車行業,如果司機們把服務質量提高了,肯定還是會有優勢的,畢竟人們心理上對搭出租車還是有更直接的認同感。
上一篇:武漢駕培市場供大于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