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:本站原創(chuàng)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3-26 09:09:00 您是第0位瀏覽者
據央視等多家媒體近日報道,2018年,我國駕培市場已普遍出現大部分駕校招生不足,部分教練車閑置、教練員待崗、駕校搶奪生源的情況,每年新增學駕人數呈現逐漸萎縮狀態(tài),駕培市場的投資風險不斷增大。
2018年初,安徽的徽翔駕校負責人失聯(lián),300位學員考試中斷;山東多地駕校出現招生數量銳減的情況;廈門市運管處發(fā)布2018年1號文件《廈門市駕培行業(yè)投資風險預警公告》,提醒投資者謹慎投資駕培行業(yè)。
可以說,駕校招生難在全國是普遍性現象。這幾年擴張過度,市場飽和,現在很多駕校的日子都很難過。數據顯示,駕培市場在2010年至2013年一直呈上升趨勢,到2013年更是達到頂峰。但從2014年起,學員數量便逐年下滑,比例高的甚至達60%。從“一天下來只能摸一把方向盤”到 “教練比學員還多”,短短幾年時間,駕培市場為何變化如此之大?
首先,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國民經濟收入上升,生活水平提高,私家車數量急劇增加,學車成為剛性需求。中國駕培市場這塊大蛋糕香甜誘人,入行者日益增加、分羹者花樣百出。前幾年由于該行業(yè)成為價值洼地,資本不斷進入,駕培市場產能過剩,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會開車,人口紅利逐漸消失,學駕需求到頂,剛需人群數量不斷減少,市場進入買方市場。
其次、傳統(tǒng)駕培行業(yè)制度性成本增加。
由于監(jiān)管部門實行“一出一進”政策,駕考“出口”被人為收緊,很多駕校學員幾年來積壓,招生難問題還沒有得到顯現。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市場消化,積壓的學員逐步拿到駕照,市場供過于求的現象就暴露出來了。而2015年國家推行“自學直考“改革以來,加速了互聯(lián)網學車平臺的興起,也讓傳統(tǒng)駕校的寒冬提前到來。業(yè)內人士稱,互聯(lián)網駕校已搶走了傳統(tǒng)駕校近兩成的業(yè)務。
三、駕培市場亂象頻出。
回顧以往駕培市場亂象:低價惡性競爭、中途亂收費、培訓學時縮水、培訓質量下降等問題十分突出,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市場無序也有目共睹。
說到底,最關鍵的,是過去的駕培市場在政府審批和價格管理之下,實際上是一個封閉、“供給不足、求大于供”的市場,即“偽市場”。而“駕考合一”制度被打破后,壟斷不再,大多數駕校曾經的“黃金時代”也就一去不返了。
按目前的形勢看,駕培市場短期“回暖”可能性不大了,一段時間之后還會有很大一批無法適應變化的駕校被淘汰。駕培市場面臨“洗牌” 也倒逼駕校提高服務質量,順應市場。首先,傳統(tǒng)駕校不得不苦練“內功”,把服務和質量搞好,堅決杜絕“吃、拿、卡、要”行為;其次,因材施教,針對不同對象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;第三,提升駕校自身軟、硬件設施,注重學員的需求。
不可否認,學車是學員剛需,幾乎不會有重復性消費。在美國,人均持有汽車駕照達69%,而我國目前才還不到20%,說明市場的空間還很大。此外,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高速發(fā)展期,城市化率不到55%,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將會繼續(xù)為駕校提供持續(xù)生源。
但對于整個駕培行業(yè)來說,要實現行業(yè)的良性發(fā)展,路還很長。比如:建立、健全市場供求關系的公示制度;宏觀調控駕駛培訓的量化指標;提高駕校的準入門檻;完善市場機制,合理配置資源,引導駕校強強聯(lián)合;規(guī)范經營行為,加強行業(yè)自律,統(tǒng)一收費價格,保障培訓學時等等。
總之,目前來看,駕培市場投資風險將會不斷增大。一些潛在投資者沒有認真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,過于樂觀估計駕駛市場行情。目前,全國共有100多個地區(qū)的行業(yè)管理部門發(fā)布了當地駕培市場投資風險預警。應引起駕校經營者和潛在投資者的注意。